2015/5/21

回不去了 - 黏性的設計原則

請極盡所能地利用使用者的輸入來客製化服務


若所有的使用者輸入都被轉化為服務的客製化參考,越多的使用者輸入,就有越多客製化。他對服務的依賴就越高,因為他轉移到其他服務需要重新適應。

比方說文字編輯器VIM、Sublime Text,網頁瀏覽器chrome、firefox 這些軟體的特徵是可以安裝外掛,你若使用這些軟體,裝了一堆外掛,你就難以轉換到另一套軟體,因為轉換成本上升了。

比方說 iOS 和 Android 這兩大陣營,之所以會「用了 iOS就回不去了」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買了iOS App,當你一買 iOS App 就會發現回去 Android 的成本上升了。

比方說社群網站 facebook,你花時間加好友,建立黑名單,按讚關注等等的都是在作調整服務內容的事情,而每當你要換一套社群網站就必須重新作一次那些事,所以轉換成本上升了。

如果上述服務都沒有做利用使者輸入來客製化內容的話,還會有回不去了的感覺嗎?

2015/5/12

白羅家麵點王羅根手上的老麵


為什麼APP都寫完了還要回頭補寫需求規格書?

因為在一開始製作的時候並不是完整理解所有需求,所以需求是動態新增的(一邊做一邊增加需求)。

 而需求規格是知識的累積,他代表在寫這支APP之前應該考慮到的項目。

一邊做APP的時候,一邊發現當初還沒想到的問題,經過臨時討論,提出解決方案,在將方案實作到APP內,做完之後如果沒記錄到需求規格書內,則沒有累積到知識。

其實就像獲利時代裡說的商業模式圖,這張圖的價值就是創業前應該考慮到的項目,所以APP需求規格書的價值在於提供新APP在定義需求時參考。一個良好的經過這樣累積的需求規格書,就像是白羅家麵點王羅根手上的老麵,要作新APP的時侯應該回過頭來看看。 

一個良好的需求規格書的價值除了他能規範目前開發的APP,最大的價值是作為新APP需求規格書的範本。

2015/5/11

如何評價一個人事物?

如何評價一個人事物?

評價一個人事物之前是否需要爬過所有的文?在看完所有資訊之前,發表的意見都是偏見嗎?可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,有必要投資時間在爬文上嗎?

其實透過發表偏見得到的回饋,會比較快看見真實,但是不斷看見別人發表偏見卻覺得這樣不好。

只有三條路

1. 不發表任何評價
2. 發表偏見等待回饋
3. 努力爬文後發表比較不偏的偏見

結論:選擇有價值的議題發表比較不偏的偏見,不要花時間在無價值的議題上

2015/5/5

xcode 在 build 的時候發生的錯誤

錯誤訊息如下:
Apple Mach-O Linker Error
clang: error: linker command failed with exit code 1 (use -v to see invocation)

解決方法:
上面選單 production -> cle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