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12/18

時間管理 - 分時多工

時間管理,顧名思義就是有效利用時間,將時間的利益最大化。

分時多工,是電腦達到多工的方法,也就是將時間切成細塊,均勻分配給所有的程序(或是有優先順序),可以讓人以為電腦同時做很多事情。

我們如果將時間切塊,每塊的單位越小,空閒的時間就會越少,但準備工作的時間就越多(loading時間)。每塊的單位越大,空閒的時間就會越多,準備工作的時間就會越少。有很多人常常在說如何有效利用零碎時間,就是想填滿這些大單位時間中間的空隙。

但如果將時間分割的越細,是不是就能達到空閒時間越少,就能很自然的有效率的運用時間呢?這項技能訓練到極致就能像電腦一樣,同時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了。簡單的說就是又分心(讓人以為同時做很多事)又專心(短時間內作一件事很專心)的極致。

但困難點在於,有些事情是需要醞釀的(長時間loading後才能開始),所以必須保持醞釀在頭腦裡(暫存檔不能清除)。

以人類來說,一天24小時是一個循環,過了一天後,第二天的同一時間做的事情,通常和第一天差不多。所以如果有件事情需要一天的時間,但是今天已經過一半,所以就認為這件事情以後才有空作。以上課來說,一堂課50分鐘是一個循環,過了一個下課之後,第二堂課做的事情,通常和第一堂課差不多。所以如果翹了半堂課,只上半堂課也沒什麼意思,乾脆就不去上課了。以事件來說,一個事件(時間未知)是一個循環,過了一個事件後,下一個相同的事件做的事情,通常和前一次發生差不多。所以如果空閒時間 < 事件所需時間,這件事情就不會被作。

例如寫程式,如果昨天沒寫完,今天接著寫,剛打開程式碼,卻發現昨天寫三小全部不記得,要花一些時間LOADING,卻發現如果想要看懂昨天寫的程式碼,會花光所有的現有時間,那你就會選擇今天不要看,改天再寫。

如果可以讓每件事情的單位變小,就能更有效率的使用時間。

如果一堂課只有10分鐘,如果看一本書只要10分鐘,如果去日本只要10分鐘...所以該如何做呢?把想做的事情列出成一張表,每天花10分鐘(時間切割單位,可自由代換)在每一件事情上,就能讓別人以為自己都有在作。超強的啦!也就是說,不要花時間在不是清單上的事情上,這樣就能有效利用時間了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要分時多工先決條件是你的main memory空間必須夠大
至少要大到能塞滿要分時執行的process才可以
否則你會發現你的memory裡並沒有存放某process所需要的部份
而必須進行paging把需要的部份從輔助記憶體load到memory來
分時執行的process degree越大
paging對系統造成的負擔也越大
performans就越低

史丹力 提到...

你想法蠻有趣的
尤其是大推最後一段!!
太酷了